技术前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前沿
光谱仪器将促进中药标准制定和提高
作者:盈昃冶金 更新日期:2012-04-26

 红外技术出现于40年代,我记得大学的课本里说,“红外吸收光谱用作鉴别手段非常有利。在药检工作中红外吸收光谱主要用于药物的鉴别。”可是过去由于受技术限制,制样简单解谱难,很多人看不懂中药那复杂的红外图谱,也解释不清,于是这一重要技术便渐渐远离了中药,以致国家药典都未将其收入,使这一在西药界被广泛引进的现代科技技术,在中药企业几乎没有人采用。

 
孙素琴告诉记者,在药物分析中,以红外光谱具有的“指纹”特性作为药物鉴定的依据,是各国药典共同采用的方法,但这往往只局限于西药单纯化合物。由于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本身都是远比西药复杂得多的混合物体系,又由于光谱总体解析知识的贫乏、思路上的保守和缺乏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造成谱图解析困难,使常规红外光谱法在较长时期内未能在中药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不断革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了将红外光谱法与计算机辅助解析技术(包括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和模式识别等)相结合的技术。孙素琴等将其应用于中药,并独创了适用于中药的二阶导数、二维相关、阵列相关比对等模式识别技术,从而可以获得高分辨的“指纹图谱”,并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红外宏观指纹图谱法和三级鉴定。这使得二维相关技术的创始人野田勇夫非常震惊,他亲自为孙素琴等人的专著《中药二维相关红外光谱鉴定图集》写了序。指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分析科学在复杂药物体系上的运用取得了一个重大的进展。二维相关红外(2DIR)光谱技术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分析技术,它为对于像中国传统草药这样的非常复杂混合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发展空间。这种独特的光谱图集将会成为中草药对照和识别的一个颇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6年来,他们突破现有分离提取、再分别进行分析的思路,采用红外指纹图谱直接、快速、无损测定中药材、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注射剂、中药保健品等,并借助模式识别技术识别不同产地、生长期、野生与栽培的药材,不同炮制法、不同批次的中成药、保健品,获得了包括300种中药材、400余种中药配方颗粒、10种中药注射剂等,总计2万张的红外光谱图谱。
 
孙素琴认为,将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中药宏观质量判别的依据,应用于中药的全面质量控制,是一种思路上的创新。应用这种技术完全不像色谱法那样,无需提取分离即可直接测试,甚至可以做到样品无损测试,由于是把某种中药作为一个整体,观察其“指纹性”,更能体现其完整全貌信息,因此,它不破坏中药材原来物质,不破坏各味中药之间的配伍特性,应该是最符合中医药辨证用药科学性的。同时,仪器通用,测量操作简便,便携式红外光谱仪更适合于任何地点,易于推广应用。由于可以利用公认的、药效稳定的药材、成药直接进行标准化,所以只要建立相应的中药标准图谱库,即可进行中药真伪鉴定和其整体质量的评价,这将大大促进中药标准的制定和提高。
版权所有©上海盈昃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103292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2794号 地址:上海市牡丹江路1211号安信商业广场D区1803室
电话:021-66788726,66788727,66788728,66788729,传真021-66788720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2794号